|
“口袋里的法律顧問“廈門日報對我所合伙人詹振郊律師進行了報道 | 來源: 點擊數:3741次 更新時間:2016-10-13 9:26:56 |
“尊敬的社區居民:我社區法律顧問詹振郊律師將于本月某日上午在蓮怡社區坐班,為居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,歡迎有需要的居民到場咨詢。”蓮怡社區居民已對定期收到社區法律顧問坐班安排的短信習以為常,如果遇到法律問題,就可以根據短信提示的時間到社區居委會咨詢律師。
除了到社區咨詢律師,居民還可以從便民服務卡上提供的律師聯系方式,通過電話、短信、微信等形式與律師進行溝通。
“詹律師,我想咨詢一下,婚后我爸媽過戶一套房產給我,算婚后財產嗎?是否需要做公證證明不是夫妻共同財產?”
“可以在公證書上指定贈予一方,否則一般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。”
在出差路上通過微信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,已成為蓮怡社區法律顧問詹振郊律師為居民服務的常用方式。詹律師說:“群眾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,遇事想找法,但又不太懂法,很著急。而我們律師經常出差,一個月才到社區坐班兩次,如果讓群眾等到坐班時間再來咨詢,不利于問題的解決。通過微信,即使我出差或者開庭,只要一有時間就可以查看,可以及時為群眾分析法律關系、解釋法律規定,幫助他們化解難題。”
自從思明區開展“一社區一法律顧問”工作以來,居民和法律顧問的互動變得更加頻繁。在思明區,不少法律顧問在社區居委會的安排下,或加入社區的微信朋友圈,或者利用微博、QQ、社區短信平臺等新媒體,隨時隨地為居民解答法律問題。老百姓只要輕點手機,就可以與律師溝通,而律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,接收或發送相關材料,及時有效地為群眾答疑解惑,維護社區和諧穩定。
如何讓居民及時了解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?一年多來,對接互聯網+,做深做精微信平臺也是思明區探索的重點。思明區司法局開辟“思明社區法律顧問”微信公眾號,每個月定期向居民公布社區法律顧問活動安排,全方位、點對點地將服務資訊發送到轄區居民手中,有效地提高群眾知曉率。與此同時,思明區司法局還著重在便民性、親民性、實用性上下功夫,提升微信的傳播面、活躍度和用戶黏度,用戶通過微信就可以方便地查詢到各社區信息、法律顧問信息;通過律師服務早知道、顧問微日志、顧問說“法”、服務快訊、新法速遞、媒體視點等板塊,以圖文并茂、聲像兼具的新媒體形式,每周發布服務訊息、工作動態及法律知識,構建實體平臺和網絡平臺對接互通、有機融合“線上、線下、定時、及時”的服務機制。打造“口袋里的法律顧問”,讓群眾翻翻口袋就能隨時聯系法律顧問。如,鷺江街道變“等上門”為主動出擊,通過電話預約、微信溝通等多樣化服務,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蓮前街道23個社區紛紛建立各自的居民微信群,讓社區法律顧問主動融入社區居民當中,隨時隨地向居民講解法律法規。梧村街道通過“梧村街道微信小喇叭”、“暢想短信服務平臺”等渠道,將律師定期值班信息傳送到居民手中,一年來,共推送便民服務信息86萬余條。這些迅捷靈活、有效便民的現代化手段,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歡迎。

| 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閉窗口】 | 上一篇:福建冠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少煌律師入選《福建省第一期優秀青年律師人才庫提名名單》 下一篇:福建冠德律師事務所周年慶白水洋之旅 |
|
|
|